
貧血(俗稱白眼)嬰兒的皮膚和鞏膜明顯發黃,常於出生後24小時內或第二天出現,48小時內迅速加重。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嚴重程度的貧血,嚴重的會導致心力衰竭。那麼溶血的特徵有哪些?常見的溶血性疾病有哪些?
一、溶血的特徵有哪些?
溶血性貧血很有特點,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有貧血;
2.黃疸:紅細胞溶解後,會產生膽紅素和膽綠素。進入血漿後,皮膚、黏膜甚至手掌都會發黃,最典型的是鞏膜黃染;
3.貧血伴黃疸,外周血滑時會看到網織紅細胞。正常人的網織紅細胞為0.5%-1.5%,即100個紅細胞中有0.5-1.5個是網織紅細胞。如果網織紅細胞升高到7%以上而不進行任何治療,並伴有貧血和黃疸,這類患者稱為溶血性貧血。
事實上,溶血性貧血有一個非常大的譜系,疾病的病因很多,相當複雜。所以一旦確定了溶血性貧血,就必須做一系列的檢查來確定溶血性貧血的病因,比如紅細胞膜病變、血紅蛋白病變、活性酶等。對於溶血性貧血,一定要重視。

二、常見的溶血性疾病有哪些?
新生兒溶血病是新生兒健康的一大殺手。通常指母親血液中的抗體進入新生兒的血液循環,然後破壞新生兒的紅細胞,導致溶血性貧血的一種疾病。臨牀上主要表現為皮膚黃疸,嚴重者出生時有明顯的水腫和貧血。
溶血性貧血是指紅細胞破壞加快,骨髓造血功能代償不足時發生的一種貧血。如果骨髓能增加紅細胞的生成,足以彌補紅細胞存活時間的縮短,就不會發生貧血,這種狀態稱為代償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貧血”很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
血紅蛋白病是由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異常(異常血紅蛋白病)或珠蛋白肽鏈合成速率異常(地中海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引起的一組遺傳性血液疾病。臨牀表現可為組織缺氧引起的溶血性貧血、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或發紺或血紅蛋白氧親和力增高或降低引起的代償性紅細胞增多症。
三、如何從指標上判斷有溶血現象?
紅細胞增多症的特徵是紅細胞數量、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和總血量明顯超過正常水平。在兒童期,當血紅蛋白超過180g/L(16g/dl),紅細胞壓積超過55%,每公斤體重紅細胞體積的絕對值超過35ml時,如果排除急性脱水或燒傷引起的血液濃縮引起的相對紅細胞增多症,即可作出診斷。紅細胞增多症可分為兩類: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繼發性主要是組織缺氧引起的。